信息快递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信息快递

我室屠鹏飞、杨秀伟和吕万良三位教授入选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发布日期:2016-02-29 09:04:19点击:

 

爱思唯尔联合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ShanghaiRanking Consultancy)根据爱思唯尔旗下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Scopus数据库,对中国学者的世界影响力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并于2016126日发布了“2015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榜单内容可在爱思唯尔科技部中国区网站查阅浏览),将1744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呈现给学术界和公众。我室屠鹏飞教授、杨秀伟教授和吕万良教授继入选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后,2015年再次入选该榜单。

 

【人物简介】

 

屠鹏飞,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0年在中国药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博士后出站留校工作至今。现任北京大学创新药物研究院副院长,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主任,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主任。兼任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中药材饮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肉苁蓉保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英文版)、《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中国现代中药》杂志副主编,J Asian Nat Prod Res 10多家杂志编委。屠鹏飞教授长期致力于中药和天然药物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为天然药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包括三个主要研究方向:(1)天然活性成分与创新药物研究;(2)活性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研究;(3)中药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项目70余项。成功研制有效部位新药2项,取得新药证书4个,在研新药1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1项。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收录270余篇。著作10部,申请和授权专利40多项。培养硕士生48名,博士生65名,博士后21名。

 

杨秀伟,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3月毕业于日本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临床医疗药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212月–199411月于原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生药学国家重点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ADMET/Act.研究室PI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和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等,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Chinese Herbal Medicines、中国药学(英文版)、《药物分析》、《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等16刊学术杂志编委。几十年来一直从事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工作,1995年起先后开展了适合中药特点的“中药化学成分的人肠内细菌生物转化模型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中药化学成分肠吸收研究中Caco-2细胞模型和标准操作程序的建立”、“用于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Caco-2细胞胶原包被6孔转运板体系的构建”、“中药化学成分血脑屏障转运研究中MDCK-MDR1细胞模型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建立”等,迄今已建立了系统性的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毒性与药效(ADMET/Act.)研究平台,提出了“基于体内过程的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效效应物质的发现策略”和“基于体内过程的中药毒性成分和毒性效应物质的发现策略”,形成了稳定的发展方向,对于解决中药复杂体系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作出了贡献。主持、参加“生物加工天然药物”等国家科技攻关、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支撑、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60余篇,系列研究论文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先后主编出版了《中药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毒性与药效》、《中药成分代谢分析》、《中药分析技术与应用丛书》等学术专著七部,副主编或参编专著《中国药用植物志》等十七部。培养博、硕士研究生50余名。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药学研究奖植物化学专业二等奖、2001年度中华医学基金奖,“南五味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获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药体内过程的分子机制”等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20142015年度连续被评为中国高被引学者。

 

吕万良,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1999年于北京医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担任北京大学药学院党委副书记、药剂学系副主任、分子药剂学与新释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学报、中国药学(英文版)、中国新药杂志、中国药学杂志、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1999-2006年任北京大学药学院副教授,期间:2001-2003年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国大医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医学中心研究员(Research Scientist);2004-2005年任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访问学者;2006年任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生物药剂学研究,研究领域涉及肿瘤多药耐药性研究、肿瘤干细胞研究、靶向性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研究,在揭示肿瘤、肿瘤干细胞耐药性调控机制及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进步。主持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回国人员启动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多项基金课题。在BiomaterialsJ Control ReleaseOncotargetJ Biomed NanotechMol Pharm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50篇;近年获新药证书1项、新药临床研究批件4项、授权专利8项;参编全国高校药剂学统编教材10余部;获2009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1完成人)、2012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2完成人)等奖项;培养的博士生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