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w Chem Int Ed|徐正仁团队完成Cyclopiane家族二萜天然产物的化学-酶法合成
发布日期:2024-12-02

20241127日,我室徐正仁团队在学术期刊Angew. Chem. Int. Ed.发表了题为“Chemoenzymatic Synthesis of the Cyclopiane Family of Diterpenoid Natural Products”Cyclopiane家族二萜天然产物的化学-酶法合成)的研究工作。

385c63505a364755aa5cb87ee30b55ba.png

Cyclopiane二萜天然产物,主要来源于海洋内生真菌,具有独特的6/5/5/5四环并环结构。其骨架结构包含6-8个连续的手性中心,其中包含3个全碳取代手性中心。Cyclopiane二萜独特的化学结构和良好生物活性(如细胞毒性、抗菌、抗炎和抗过敏等)吸引了合成化学家的广泛关注。

徐正仁研究员团队运用化学-酶法合成策略,实现了cyclopiane及其相关二萜天然产物的多样性合成。研究通过cyclopiane二萜骨架的构建、后期官能团化以及骨架多样化扩展等三阶段合成策略,不仅完成了10cyclopiane二萜天然产物的合成,还通过化学仿生重排和基因组挖掘,发现了多个新型相关二萜骨架和环化酶。

f62c0430c6244c0e9ed976936c2a5c8c.png

在骨架构建阶段,作者采用基于“异戊烯醇利用途径”的萜类异源合成技术,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cyclopiane二萜骨架deoxyconidiogenol的异源制备,产率可达50 mg/L,为后期官能团化和骨架扩展提供了充实的物质基础。

在后期官能团化阶段,作者通过直接氧化态调整、导向碳氢键活化和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催化羟化等不同的方式,分别实现了A环、B环和D环的后期氧化修饰。在直接氧化态调整方面,作者通过IBX氧化,直接将deoxyconidiogenol转化成天然产物conidiogenone B。随后,作者运用铜催化硼对烯酮的加成-氧化反应,一步合成了天然产物conidiogenone。进一步通过大位阻试剂还原,得到天然产物conidiogenol。在导向碳氢键活化方面,作者采用铑催化乃春插入反应,实现了BC8的胺化。随后经过多步转化,首次实现了B环具有氧化态的天然产物conidiogenone G的合成。

2eb4c61939e748319d16faaf5c43ec06.png

针对D环中C12等惰性位点的氧化,作者结合分子对接实验结果,以天然产物conidiogenone等为底物,对P450 BM3突变体进行了广泛筛选。发现P450 BM3-A3可以对conidiogenoneC12位进行选择性羟化,在克级反应规模下其收率仍能达到80%,从而完成了天然产物conidiogenone H的合成。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消除C12羟基,并对C12-C13双键进行硼氢化氧化,实现了氧化态从C12C13的转移。最后通过氧化态的调整,实现了天然产物leptosphin Cconidiogenone F13-epi- conidiogenone Fconidiogenol C等天然产物的合成。

b72ef74cc5d9424d8b044e10b0882841.png

在骨架扩展阶段,作者尝试在酸性条件下对deoxyconidiogenol1-epi-deoxyconidiogenol的羟基进行活化,以模拟生物合成途径中可能出现的C1碳正离子中间体IM-2。实验结果表明,deoxyconidiogenol在高氯酸的作用下,除了得到部分直接消除的产物外,还得到了骨架重排产物。类似地,1-epi-deoxyconidiogenol在相同条件下生成了另一种骨架重排产物。此外,作者通过SSN(序列相似性网络)指导的基因组挖掘,不仅鉴定了多个催化相关二萜spiroviolenephomopsene形成的萜环化酶,还发现了一个新型二萜骨架amycolatene及其环化酶AcS

综上所述,徐正仁研究员团队运用化学-酶法策略,基于异戊烯醇利用途径的萜类异源合成技术,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cyclopiane二萜骨架deoxyconidiogenol的异源合成,完成了骨架构建;通过直接氧化态调整、导向碳氢键活化和酶催化羟化等方式分别实现了ABD环的后期官能团化,完成了10cyclopiane二萜天然产物的合成;通过仿生碳正离子重排和基因组挖掘的方式,进一步扩展了化学空间,丰富了二萜骨架的多样性。

北京大学药学院徐正仁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药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王涛,2021级博士研究生邹家胜,博士后王凯标(已出站),2022级博士研究生刘元宁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19092

【作者简介】

image005.jpg

王涛,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202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活性二萜天然产物的化学-酶法合成。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身份在Angew. Chem. Int. Ed.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b354cb56b9744cbc9a6c8d132c01de72.jpg

邹家胜,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202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的基因组挖掘与工程化改造。

54845f3ffa6c4630adfbedf7764d1e8b.jpg

王凯标,北京大学药学院博雅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萜生物合成平台的构建,萜环化酶的基因组挖掘及其机理研究。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身份在NatureNat. Commun.ACS Catalysis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现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 Riverside)进行博士后研究。

dc87675ec5dc48e69b8489734b962dd2.jpg

刘元宁,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202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萜环化酶的基因组挖掘及其机理研究。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身份在ACS CatalysisACS Synthetic Biology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徐正仁,博士,北京大学药学院研究员,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PI,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长期致力于活性天然产物的化学-酶法合成,新颖酶催化反应开发,以及天然药物化学研究。近年来在JACSPNASAngew. Chem. Int. Ed.ACS Catal.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