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药学+X” 学术报告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2023-11-18

 


20231116日下午,2023年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药学+X” 学术报告在医学科技楼14层会议室顺利举办。受贾彦兴教授的邀请: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化学系常务副系主任史炳锋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邵志会教授和清华大学药学院、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祖连锁研究员,进行了学术报告。本次活动由贾彦兴教授主持,药学院叶新山教授、焦宁教授、宋颂研究员、王晶研究员、熊德彩研究员、徐正仁研究员和黎后华研究员等百余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image001.jpg    

     

史炳锋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惰性碳氢键精确催化转化—从贵金属催化到地球丰产金属催化》的学术讲座。在报告中,首先史炳锋教授从贵金属Pd作为引入,重点介绍了其课题组在惰性碳氢键精准转化中的新策略,他们发展了一类具有偕二甲基效应的PIP试剂,实现了惰性亚甲基碳氢键的高效活化,并应用于几类天然产物的高效合成。后从成本上考虑将贵金属Pd转化为地球丰产金属Co,设计和发展了基于氢键作用的联萘甲酸配体,实现了非手性Cp*Co(III)催化的不对称碳氢键活化和适用于八面体钴的新型手性酸和手性苯酚噁唑啉(Salox)配体,建立了廉价金属催化的不对称碳氢键催化转化新体系。当有学生问到史炳锋教授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导向基和配体”时,他回答到:“就算是我的导师余金权教授也不是一开始就什么都知道,科研就是不断尝试的过程,而其中机理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不断的设计改造中,加深对机理的认知和理解,最终不断优化得到最好的配体。”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赞同。    

邵志会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Divergent Asymmetric Catalysis and Total Synthesis》的学术讲座。在报告中,邵志会教授教授主要介绍了其课题组在发散性不对称催化和全合成领域的新进展。他们近年来围绕手性伯胺类和手性非环仲胺催化剂的设计开发和应用,解决了现有手性有机胺催化剂不能实现的一些反应和不能解决的高效率、高立体选择性问题,实现了多种重要手性化合物的发散性不对称合成。随后介绍了课题组在金属催化的杂环化合物的发散性不对称合成,通过调控配体或者催化剂的微结构,精准地实现了多个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的多样性合成。当有学生问到邵志会教授“N,N-二甲基苯胺在催化反应中的作用时,他直言:我并不完全理解它的作用只知道苯环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但就算是少发两篇文章我也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而且第一时间发邮件告诉你。这样的坦诚和直率也让大家领会到邵志会教授作为一个真正研究学者的风采,让大家颇有感触。    

祖连锁研究员在看到前面两位教授的工作后,临时将报告内容改变为相关主题为大家带来了题为《Col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Stereoisomeric Yohimbine Alkaloids》的学术讲座。在报告中,祖连锁研究员从药用活性出发,由表及里地为大家讲诉Yohimbine Alkaloids这类天然产物的重要作用和合成上的重要意义。并由生源途径得到启发,进行了严谨的逆合成分析,最终仅用5-6步反应就实现了该类天然产物的全合成,让人大为惊叹。在有同学问到祖连锁研究员是如何进行设计时,他也说到:“生源合成途径可以给我们很多帮助,但往往我们我们实验室合成是需要找到生源上的替代品,而我们课题组的合成正是在寻找替代品时实现的”。这一番话也让在座的同学陷入深思,给自己课题未来的方向提供了指示。    

三位教授通过朴实而幽默的语言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分享,并与参会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参会的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表示期待下一次的“药学+X” 学术报告。    

 

     (贾彦兴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