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日,我室举办揭开“药”的神秘面纱——走进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活动。活动通过科普讲座和实验室参观相结合的形式,拓展学生的科普知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让学生走进科学、爱上科学。
“分子可以改造世界。药物化学家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把不同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大家平时熟悉的很多抗生素就是这样被发现和制备出来的。”上午9点,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报告厅里,气氛热烈。我室副主任焦宁教授正在为北京第十二中学的同学们进行科普讲座。焦宁教授通俗生动的语言引得同学们连连点头,不少学生都在认真地做笔记。
据学生带队老师、北京第十二中学学生成长指导部副主任刘波透露,本次活动在预热组织阶段就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由于场地的限制,主办方最初计划组织30名同学参加,但学校发出活动通知之后,竟有一百多名学生报名。在与主办方沟通之后,最终把名额扩大到了59名,学生们都十分珍惜这次与科学家交流的机会。”
讲座之后,学生们被分为了3组,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别参观生物平台、质谱平台、核磁平台等大型仪器室,认识科学仪器,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内容。
“老师,这些图标是什么意思?”在核磁共振实验室,一名学生指着门上的一张画着禁止符号的图片发问。“这是对进行核磁共振实验室的人员进行一定的限制,比如这个图标表示装有心脏起搏器的人不能进入实验室。”核磁实验室人员李勤副教授解释道。
随队老师、北京第十二中学物理老师颜晓露说,参与活动的同学中对科学感兴趣的同学不在少数。“平时的教学中,除了教授一些课本上的知识,我也会扩展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今天的活动,让同学们对于科学研究、实验室、课题,这些已经陌生的专业词汇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这样有利于他们日后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
初二(1)班的鲁浩桐是个生物迷,平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生物选修课,当听说可以参观北京大学药学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时,她非常兴奋。“我初一的时候对人体奥秘感兴趣,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现在初二了,又想多了解了解中医药的知识。这次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参观和认识中药标本,这让我收获很多。” 初一(1)班尚欣宇:这次活动非常好,让我了解认识药学,今后我将更好地学习和接触各类科学知识。
王精娟这次作为家长代表跟随孩子一同来参加活动,她的孩子今年初二,平时喜欢了解医学方面的知识,未来有志向从事医学研究。“看到孩子这么想学医,我就想着利用这次的机会来感受感受医学院校的学术氛围。”
看到学生、家长都这么有收获,刘波很欣慰。据他透露,学校平时就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次活动使学生对科研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走进了科学。“希望这次活动能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了一粒科学的种子,帮助他们长成一个立志成才的科学理想。”
我室选择在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北京科技周举行此次活动,旨在启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未来科学家。而这也是科研机构和媒体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下一步,主办方还将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来帮助学生走进科学、感知科学。
(编辑:宋书香 供稿:马佳、付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