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室和NanoTemper 联合举办“MST&nanoDSF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9-12-02

  

image025.jpg

 

20191128-29日,由我室与NanoTemper合作举办的微量热泳动MST技术及nanoDSF技术交流研讨会圆满落幕。会议邀请分子互作检测和蛋白稳定性分析技术的用户和专家,与到场嘉宾深入探讨NanoTemper技术与其它几种技术的优势比较。此活动旨在通过介绍NanoTemper的产品和在重点实验室仪器平台的操作演练,解决用户遇到的常见问题。    

 

image001.jpg

 

会议首先由北京大学药学院科研办公室主任/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行政副主任宋书香博士致欢迎词。宋主任表示,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中国高校建立最早的药物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拥有国际先进的蛋白表征、药物筛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以及药物ADME/T评价等国际先进的公共仪器技术平台,并表达了与各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大型药企共同开展合作研究项目的意向。随后,NanoTemper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卓博士发表致辞。李卓博士介绍了NanoTemper的历程和技术产品的发展,并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的研讨会,可以更好地帮助科研工作者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image003.jpg

 

image005.jpg

 

报告开始后,NanoTemper资深的应用专家丛斌博士首先为大家介绍了nanoDSF技术以及PR系列蛋白稳定性分析仪。作为精准表征蛋白稳定性的新黄金标准,nanoDSF技术相比传统技术,不仅省时省力,大大节约了珍贵蛋白样品,而且无需添加染料。PR系列的精髓更在于其高分辨率的数据以及强大的软件,可进行自动化的数据分析。

 

image007.jpg

 

   

随后,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平台的周翠燕工程师带来了干货满满的演讲。周老师整理并分享了不同技术测定蛋白稳定性的系列数据,进一步对四种表征蛋白稳定性测定的方法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圆二色谱(CD)、差示扫描荧光(DSF/nanoDSF) 进行了比较,数据从各方面凸显了nanoDSF技术的优势。

 

image009.jpg

 

   

NanoTemper的应用专家张玺博士,强调了蛋白品质这一概念是贯穿全部蛋白研究流程的重要概念,系统地为大家解释了Tycho蛋白品质控制仪如何在3分钟内快速排查实验重复性差的根本原因。同时,张博士还重点讲解了MST技术在膜蛋白、GPCR以及小分子与蛋白互作的应用。

 

image011.jpg

 

   

北京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操丽丽博士介绍了MST技术在细胞核病毒RNA受体safa连接天然免疫和染色质重构中的应用。她表示:“MST技术是一个非常方便、快捷的技术,帮助我们实验室更轻松地完成了实验研究。

 

image013.jpg

 

   

最后,NanoTemper的技术销售邬忠康为大家介绍了2019NanoTemper全新推出的DI系列高通量分子互作筛选系统以及TRIC (Temperature Related Intensity Change) 温度依赖的荧光强度变化的方法。    

 

 

image029.jpg

   

 

报告过程中,参会嘉宾积极参与,踊跃提问,在问答的交流中进一步加深理解。次日,生物技术平台-分子互作子平台的王倩博士、王静博士及NanoTemper的三位应用专家具体演示MOPR以及Tycho三款仪器的上机操作,对用户提供的样品进行现场测试及详细的数据分析和讲解。此次技术交流研讨会为老师同学提供了高水准的专业学习和交流机会,促进相关研究领域专家、用户间交流和学习,与会者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供稿: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