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于5月19-26日在北京举办。会上集中展示了一批科技创新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我室鲁凤民教授主持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监测新型试剂的研发》团队的多项科研成果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展区亮相。
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
鲁凤民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础及转化医学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连续承担了“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乙型肝炎诊断及监测新型试剂研发课题,并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曾被重大专项推荐参加了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成果展。在此次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中,其团队与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HBV RNA检测试剂、以及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异常凝血酶原等肝癌筛查诊断试剂盒等多项产品被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成果推荐参展。
团队研究成果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成果展区参展
1996年日本研究团队最早发现了HBV感染者血清中存在乙肝病毒的RNA。受这一发现的启发,鲁凤民教授带领团队对血清中HBV RNA的来源、存在方式、以及可能的临床意义进行了系列研究。经过几年的研究,证实血清HBV RNA为存在于病毒样颗粒中的完整或部分长度的pgRNA,HBV RNA病毒样颗粒的发现使我们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复制过程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后续的研究进一步发现,血清HBV RNA与其它血清病毒学指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并可反映肝组织内cccDNA的存在和活性状态。目前核苷(酸)类药物(NAs)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其强大的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能使患者血清HBV DNA很快低于检测下限。但患者血清中的HBV RNA并不受NAs治疗的直接影响,其作为一个新的病毒学指标,填补了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反映肝细胞内cccDNA状态、活性的血清学指标的空白。更为重要的是,来自我国临床感染病学科领军团队华山医院感染科的学者发现,血清HBV RNA水平还与NAs抗病毒治疗下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炎症损伤程度有关。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药物治疗已经使患者的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其肝组织仍然有cccDNA的活跃转录表达,患者发展为肝癌的患者仍然高于非乙肝病毒感染人群。此外,鲁凤民教授团队还发现HBV RNA可预测NAs治疗停药后发生病毒学反弹的风险,甚至可预测HBsAg转阴的慢性乙肝患者停药后发生病毒学反弹的风险。因此,在患者治疗至HBV DNA阴转后,应以检测患者的血清HBV RNA,鼓励患者接受巩固治疗,以真正达到病毒学的治愈。相关工作连续发表在国际肝病学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2016、2017、2018),并被评为2017年ESI高被引论文。在2017年更新的欧洲肝脏研究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南(2017)》中,将HBV RNA推荐为新的HBV病毒学指标。美国FDA也已将HBV RNA列为评价抗乙肝新药研发的检测指标之一。
HBV 生命周期的再认识及其临床意义(Wang J., 等,Journal of Hepatology,2016)
鲁凤民教授团队于2016年4月首次申请HBV-pgRNA核心专利,为国际首个同类型的专利申请。通过与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乙型肝炎病毒血清pgRNA(HBV-pgRNA)测定试剂盒获得了国内首个临床使用批件,该项目在我校肝病研究所魏来教授的牵头组织下已于近期完成了临床试验。随着其应用于临床,未来将对我国约2000万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实验室指导意义。
(编辑:宋书香 供稿:鲁凤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