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国家重点实验室报告厅座无虚席,2016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微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科学官鲁先平博士应邀主讲第二十六期药学大讲堂。药学院院长周德敏、党委书记徐萍以及张亮仁、刘振明、董甦伟等多位老师出席,还有来自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基础医学院的近百名同学们聆听报告。
周德敏老师开场致辞中说:“中国制药业也有‘两弹一星’,鲁先平博士就是我们药学领域的‘两弹一星人物’之一。鲁博士自主研发创新药——‘西达本胺’、‘西格列他钠’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几代中国药学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周老师高屋建瓴又风趣幽默的介绍,让大家对后面的报告充满了期待。
随后,鲁先平博士以自己为何选择医学、选择创业为切入点,为我们带来一场富有洞见又深入浅出的报告。鲁博士娓娓道来,讲述他几十年求学、科研和新药创制的精彩往事、丰富经历,分享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思想观点。
不忘初心,价值选择
鲁博士认为“为什么选择医学?为什么又选择创业?”事实上是一种关乎自身价值实现的选择。鲁博士决心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去探索人类的生老病死问题,一旦明确了方向,就倾尽毕生之力去追求和探索。在美期间,鲁博士就希望自己可以不止在职业上有所建树,还能够用平生所学为中国新药创制贡献力量。鲁博士发现,十多年前的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制药企业,但以仿制药物为主导、价格竞争为手段,缺乏创新、利润很低;而那时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的外国制药企业,也对中国药企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他努力思考: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能不能有效将科学与商业、资本联系起来?”由此他创立了“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价格可承受的创新机制治疗药物”的“微芯生物”。
创立微芯:要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创新药
随后,鲁博士分享了“微芯生物”的十六年的发展历程。“微芯生物”是鲁博士与他的团队在世纪之交创办的,最朴素的初衷就是治病救人。此时,我国药物创新机制缺乏,国外高效治疗手段价格昂贵、可及性差,所以“微芯生物”就致力于帮助国人创造出廉价而又好用的原创药物。
关于为什么选择深圳这座城市?鲁博士说,营养丰富的沃土对创业极为重要:深圳有着宽容失败的包容性,值得借鉴的市场意识、大量民营企业的成功经验,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宽松环境,社会环境推崇人才、营运成本优异。正是这些优势促进了“微芯生物”的茁壮成长。
创业之初,“微芯生物”面临着7000家企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挑战。不过,一般企业做的都是仿制药,而且缺乏现代管理制度和创新意识。仿制药是中国的97%药企的主营业务,虽然能满足基本的医疗需要,但仍有80%的疾病无法治愈,需要新的治疗手段,市场前景巨大。“微芯生物”成立之初要取得资金很困难,所以格外珍惜市场。其实当时也有资金雄厚却并不重视市场的企业,最终走向失败。“微芯生物”始终致力于做“first in class”的原创新药,“西达本胺”和“西格列他钠”就是已经成功的范例。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抗癌新药——“西达本胺”经历了12年研发之路,是中国首个进入美国新药研究临床实验研究阶段的药,对本土药企原创新药产生了极大的示范和激励效应。在本世纪初,广受关注的研究与治疗领域是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2001年时,科学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相关,但当时并不知道HDAC真正做什么?是否会有广泛效益?之后,鲁博士率领的微芯团队发现其有可能用于肿瘤基因表达的重新调控。这促使了西达本胺的诞生——它是苯酰胺类结构,具有明显的HDAC亚型选择性抑制作用,可以选择性地诱导细胞内组蛋白的乙酰化,还可以进行染色重塑,可以直接调节雌激素信号通路等作用机制来抑制乳腺癌。
高屋建瓴,解读政策
鲁博士也从政策法规、整体环境的角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评析:药物行业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三高一长”的特征。当前市场上,新药研发还是在跟随模仿多、原创药较少。我国的药物研发,最初存在着从政策法规到公司运行机制等各方面都不利于创新的问题。
中国当前的新药创制能力已经取得长足进步,进入世界“第二梯队”行列,但是仍然缺乏药物创新的基础与活力,导致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巨大,另一方面人才的培养与新药创制需求又存在很大的鸿沟。例如,新药研发过程中非常需要一批既懂得新药研发的科学知识,又懂得法律法规、知识产权等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然而当前的人才培养体制难以培养出这样高精尖的复合型人才。研发创新药的公司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才能破解这些难题。如今,国家提出了“健康中国”计划、2017年医保与支付联动改革、生物医药行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等,这些都将营造出一个适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取氛围和时代背景。
思想碰撞,专业对话
鲁博士发言之后,由周德敏老师作总结发言。周老师代表药学院师生感谢鲁博士的精彩演讲,对老师与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启发。徐萍老师为鲁博士颁发了药学大讲堂的报告证书,并赠送校园纪念品。随后,全体师生一起与鲁博士进行了热烈的对话、探讨和交流。
周老师亲自担任这个环节的主持人,并首先向鲁博士提出了几个非常专业和深刻的问题。例如,怎样的环境更适合制药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对于药学专业的“人才”、“专才”的培养模式有什么建议?鲁博士认为,对于药企发展来说,开放包容的环境、自由的空间是很重要的。关于大学的人才培养,应当实现学习模式的改变,本科是通识教育,研究生是专业教育;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发展方向,还要对自己的发展有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未来做好准备。
刘涛老师问到:作为研究生导师,在平时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鲁博士认为,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会迁移所学是成功的前提;要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随后同学们从新药研发过程的难点要点,到团队管理和自我管理的方式方法等各种方面积极踊跃提问。当被一位博士生问及如何“聚焦”个人研究方向时,鲁博士回答说:前提是广泛学习了解,养成科学的远见,才可以洞见自身发展的潜力。许多没能现场提问的同学,在报告结束之后继续和鲁博士一对一的请教交流,对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产生了非常有益的作用。
【后记】
鲁先平博士专程从温暖的南国深圳赶到正直严寒的首都北京,为药学院师生带来这一场精彩报告,极大地拓展了同学们的专业视野,增加了对制药行业前沿动态的了解。用他的话说“这也是一种回报社会的方式”,因此鲁博士的报告强烈体现出他对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极大热忱,尤其是对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高度责任感。鲁博士的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令全场师生受益匪浅、钦佩不已。
(药学院团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