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19-04-08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学术年会于2019329日上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凯先院士、名誉主任张礼和院士、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詹启敏院士、叶新山教授,学术委员涂永强院士、张学敏院士、蒋建东教授、丁胜教授、娄红祥教授、席真教授、周德敏教授等专家出席了会议。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张宁教授、医学部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徐明教授、科研处副处王坚成教授、药学院党委书记徐萍教授、国重室PI、学术骨干、博硕士生等17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00100.jpg 

医学部副主任张宁教授致欢迎词    

     

张宁副主任首先对学术委员、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张主任对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过去一年来主动融合、主动发展,积极推动学科交叉和联合创新等举措表示肯定,对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实验室正处在发展的新阶段,张宁副主任请与会专家对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给予高屋建瓴的指导,促进实验室在国家医药卫生健康领域做出更大贡献。    

     

          00200.jpg    

周德敏主任做年度工作汇报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德敏教授做2018年度主任工作汇报。周主任从实验室的目标定位、研究方向、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重点支持课题设置、科研成果、产业服务和技术转让、基地和平台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汇报。2018年,实验室致力于药物创新的基础研究和源头发现,在国家医药科技战略规划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数稳步增长。在ScienceCell Stem CellNature子刊系列、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BiomaterialsJ. Med. Chem.等本领域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专利授权32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过去一年,实验室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人才政策,形成一支专业结构完善、年龄梯队合理、朝气蓬勃的研究团队。实验室继续加强基地建设,已形成多学科、多层次、多性能、系统化配置的药物研究测试和评价平台,为本室承接国家重大任务和面向国际前沿开展科研工作保驾护航,同时为全国35家高校、科研单位、药企等单位提供测试和技术服务。展望未来,实验室将继续发挥北京大学多学科、自由探索的综合优势,通过承担国家重大科学项目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标与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有机结合,使实验室成为药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创造中心、培育中心和引领中心。    

     

          00300.jpg    

2018年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    

     

会议还进行了2018年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我室栗占国团队和清华大学刘万里团队在Science上首次报导了人类膜联免疫球蛋白IgG1重链胞内区存在增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并揭示该SNP参与调控B细胞命运决定的新机制,为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的致病机制和精准诊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和理论支持。焦宁教授团队通过惰性的碳碳键转化为苯胺类化合物的制备以及药物分子的结构修饰提供了新策略、新思路,为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新药创制提供了简洁高效的合成基础,该成果在Nature Chemistry上发表。以上两项研究成果获评实验室2018年度优秀成果奖。    

     

          00400.jpg    

张学敏院士报告:肿瘤防治的国际前沿与挑战    

     

会议邀请了张学敏院士做“肿瘤防治的国际前沿与挑战”的专家报告。 随着肿瘤发生率的逐年提高,肿瘤防治愈发重要。张院士从肿瘤防治的三大问题“为何发生、如何发生、如何干预”入手,围绕炎症与肿瘤发生关系,阐述了开展肿瘤方向研究的国际前沿和挑战等内容,希望医学发展能不断突破人类对肿瘤的认识,进而推动新治疗方案的产生。张学敏院士长期从事炎症与肿瘤发生的机制研究,他关于“炎症诱发肿瘤”一系列重要分子事件的发现,是该领域国际上的突破性进展,对将肿瘤防治重心前移到针对“炎症诱发肿瘤”阶段进行干预,具有重要价值。    

     

    00500.jpg 

黄晓军教授报告以临床为基础 促进转化研究    

     

黄晓军教授做了题为“以临床为基础 促进转化研究”的报告。黄教授遵循从基础到临床、从临床到基础的经典转化模式进行研究,完善了单倍型移植方案,解决了造血重建不良的临床危害及面临问题;解决了移植前骨髓EC受损导致移植后造血重建不良的问题,通过预防性口服NAC促进移植后造血重建,一系列技术改进使得“北京方案”成为全球移植新标准。黄教授基于临床平台,积极开展原创性研究,其移植领域的相关成果被美国、英国骨髓移植协会、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等共28项国际指南或共识引用。    

     

    00600.jpg 

北京大学副校长詹启敏院士讲话    

     

北京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首先感谢各位专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本次学术年会,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北大医学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已成为北大医学发展的一面旗帜。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完成国家制定的科学计划中肩负重大责任,作为国家新药创新的制高点,实验室应强调原始创新,加大基础研究,尤其在面向未来的生物技术领域,适度调整战略,鼓励多学科交叉,加强和临床结合。目前,北京大学医学部西北区新科技大楼正如期建设,拟将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严重不足的瓶颈问题。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焦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具有先进科研装备的重要科研创新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目前,科技部正在制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更加明确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等的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面临新机遇,学校将更加加强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全面支持。希望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健康中国2030”的国家战略中做出引领性的贡献。詹校长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对北大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和帮助,并预祝年会圆满成功。    

     

    00700.jpg 

与会专家合影    

     

    00900.jpg 

与会专家合影    

     

实验室发展战略研讨会由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凯先院士主持。与会专家一致肯定了实验室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研究成果、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对外服务、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目前,实验室正处于良性发展阶段,在推动学科发展、原始创新和解决国家战略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上彰显出北京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影响力。专家们建议,重点实验室应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定位于为新药研究提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继续加强学科交叉,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进一步和临床科学家结合,继续加强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力度。与会专家还建议实验室除了内部联合创新,还应进一步加强与兄弟院校、企业、政府间等的合作,加强为产业服务,探索校企合作、技术转化的机制体制建设,为“健康中国2030”做出贡献。    

     

摄影:郭维    

供稿:许迎利 师晓萌

编辑:宋书香